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今年以来,离岸人民币似乎已经成为了人民币资产价值的先行指标,人民币强势了三个月后,人民币资产似乎成为了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对象。在“7”的关键位置,作为先行指标,人民币自身走势的重要性再度提升。
郑栅洁主任向民营企业家们介绍了近期宏观经济运行情况,并对企业家们的意见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应。他表示,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,要坚定发展信心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,要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下一步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持续加强统筹协调,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、做优做强,同时用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以点带面、标本兼治,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,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。
1912年2月12日,隆裕太后代表溥仪正式签订《逊位诏书》。至此,中国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历史。
溥仪一生跌宕起伏,他曾经做了三次皇帝。第一次是继承皇位;1917年张勋复辟,溥仪又当了几天皇帝;最后一次是日本人在东北扶持溥仪,成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。
1959年12月4日,最高法院对末代皇帝、甲级战犯溥仪宣读了特赦通知书。自此,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10年之久的溥仪,成为首批特赦战犯,重新获得自由,并成为一名合法的新中国公民。
很多人好奇,溥仪特赦后回到北京,那些曾经伺候过溥仪的太监,又该如何称呼他?
溥仪生前曾经写过一本自传回忆录,名为《我的前半生》。根据这本书的记载,溥仪与后宫里那些太监的关系很不好。
溥仪虽然名义上是皇帝,但处处受制于隆裕太后和其他辅政大臣。幼年时期的溥仪在后宫里得不到关心,有一次闹肚子,隆裕太后让他连续吃了40多天的糊米粥。
溥仪最后饿得实在受不了,就去找太监要吃的。可是,太监们不敢违反隆裕太后的懿旨,这让溥仪对太监怀恨在心。
稍微长大点的溥仪时常鄙视太监,认为他们身有残疾,思想歹毒。有一件事,彻底让溥仪与太监决裂。
1923年初夏,紫禁城西北角的仓库发生了一场很大的火灾。这场火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,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。
根据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肇回忆,这座在建福宫附近的仓库,珍藏着许多乾隆皇帝的珍玩。
一次,溥仪无意中进入这间仓库,他对身边人说道:“我一定要好好盘算这间仓库里有多少财宝。除了这间仓库之外,紫禁城其他那些院落和仓库里的财宝,被人盗取的到底有多少?”
就这样,仓库突然起火,烧了一天一夜,一大片楼台亭阁化为焦土。根据清皇室内务府的粗略统计,这次大火共烧毁120间房屋、1157件字画、435件古玩、几万册古书、2665尊金佛。
没过几天,养心殿东边的无逸斋窗户上又发生火灾。幸好发现得早,被及时扑灭。连续两场火灾让溥仪起了疑心,认为是太监们图谋不轨。
1923年7月16日,溥仪突然下旨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,让他们立即出宫。
溥仪在《我为何遣散太监》一文中这么写道:“太监把我恨到这种程度,谁敢说他们日后不能聚众谋乱?或者对我实施暗害?既然如此,倒不如我先发制人,把太监们全部驱逐出宫。”
太监被逐出宫之前,领到了一笔遣散费。首领太监200元,其他太监只有20元。
当然,溥仪的日子也不好过。没过几年他就被赶出紫禁城,先去天津小住一段时间,后来又跑到东北,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。
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,溥仪在逃亡过程中被苏联红军捉住,之后又兜兜转转回到中国,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。
1959年,溥仪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特赦战犯,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,接受组织安排成为植物园的一名普通工人。
那些被溥仪驱逐出宫的太监,日常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呢?
太监大多自幼净身入宫,除了知道阿谀奉承,基本都身无长技,出了社会很难自食其力。
据相关资料记载,一些有钱有势的太监(大太监)们出宫后,衣食无忧,甚至还有些娶妻纳妾,从别人家过继儿子。
比如小德张,他在北京、天津置办了多处豪宅,雇佣花匠、厨师、门卫、丫鬟,继续享受奢侈生活。
除了这些上层太监总管之外,大多数都是普通太监。这些太监有一定积蓄,但因为自身残缺,无法回原籍居住,只能流落在北京。
明朝初年,宫里的太监们自发组建了一种行会形制的相互扶助组织,民间称之为“太监养老议会”。多数有一定积蓄的太监会找到议会,捐些钱出来,大家一起搭伙过日子。
1923年至1949年期间,这些太监居住在北京各类寺庙,这类寺庙大多集中在海淀区,有定慧寺、福寿寺、素云观,还有兴隆寺。日子虽然清贫,但不至于流落街头。
还有一群太监囊中羞涩,连养老议会都不愿意接收他们。后来实在没辙,这些太监们就聚集在地安门雁翅楼,大家伙捡来砖头瓦砾,搭了一些棚子,胡乱居住下来,这就是北京老人常说的“杂八地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大多数太监已离开人世,政府将还未过世的太监集中赡养。先是把他们安排在蓝靛厂长春桥23号院,每月给他们发放工资。1957年,太监们集体搬到北长街万寿兴隆寺。
1964年,尚在人世的几个太监,又从兴隆寺搬到广化寺。1996年,随着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逝世,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宦官史正式画上句号。
所以说,被溥仪驱逐出宫的太监们也分三六九等。有钱有势的到哪都是吃香喝辣,无钱无势的只能勉强苟活。
根据溥仪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的回忆,虽然溥仪与太监们关系恶劣,但他特赦回京后,从自己七妹韫欢那里得知,被他遣散出宫的太监现在生活非常困顿。溥仪听完后非常愧疚,决定去看看这些老太监。
1962年的某天,溥仪与妻子李淑贤前往兴隆寺。溥仪还没进门,就看到一位正在门口闲坐的老太监,这名老太监竟然认出了溥仪,激动地喊起来:“万岁爷,您怎么来了。”
其他几位居住在里屋的太监闻声出来,口中大呼溥仪“万岁爷”,更准备下跪行礼。
溥仪连忙呵斥住想要下跪的太监,连连摆手说道:“使不得,使不得,现如今没有皇上,咱们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。”
说完这句话,溥仪饶有兴趣地参观大家的生活环境。其实,溥仪七妹韫欢得到的消息不准确,这群太监们搬进兴隆寺后,生活与正常人无异。
孙耀庭说过,当时他每月工资35元,其余太监的工资比他虽然低点,但至少也有25元。
1960年左右的北京物价不高,一斤大米只要一毛二分钱,一斤猪肉五毛钱。这群住在兴隆寺的太监相互照应,每月旱涝保收,大家将工资放在一起花,日子过得比较舒心。
溥仪参观完兴隆寺后,又和太监们说了一番话,勉励他们自强不息,不要给政府带来麻烦,同时要摒弃旧思想。
大约在兴隆寺逗留两个多小时后,溥仪就带着李淑贤回家了。这则小故事听上去有些荒诞不羁,但的的确确是李淑贤亲自口述的。
溥仪曾贵为九五之尊,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,大多数老人还持有旧思想,旧观念。
就连新文化的发起者胡适真正实盘配资,接到过溥仪一通恶作剧的电话后,也忙不迭地去紫禁城拜访这位皇上。更别说这些深受封建糟粕毒害的太监们,看见溥仪会称呼他为万岁爷了。